一、资源生物学学科简介
资源生物学是资源科学与生物科学交叉而产生的一门应用性边缘学科,其研究对象是各类资源生物,包括资源植物、资源动物和资源微生物。资源生物学的核心内容是根据资源生物的特性,运用资源科学的理念,渗透和借鉴生态学基本理论,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生物,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实现资源生物的永续利用。
本学科主要依托青藏高原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丰富的生物资源,从五个方向开展研究:
1、高原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主要研究内容:通过高原野生动物资源的调查,完善高原野生动物资源数据库;研究青藏高原独特自然环境条件下动物的生命活动基本规律和生态适应机理,重点开展高原动物的解剖学、生理生化、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方面的研究,揭示其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为高原经济做出应有贡献;研究高原各种生物学特征,包括动物种群的生活史特征、种群动态、种群间相互作用、环境质量等,为动物的可持续利用与保护提供决策基础。
2、高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本方向以青藏高原特有的植物种质资源为研究对象,着眼于西部开发和生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运用宏观和微观手段,开展系统的高原植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的研究,为青藏高原生态安全和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推动区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主要研究内容:(1)植物重要基因的分离、鉴定与功能研究;(2)植物细胞工程与遗传改良;(3)极端环境下植物抗逆的分子机理。
3、极端环境微生物
主要研究内容:(1)研究一些特殊环境尤其是高海拔、高盐、高碱、高污染等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生态分布及其生态适应机制,筛选一批适用极端环境的模式生物,为极端环境生物进化、生态适应机制研究提供模式菌株;(2)为发掘这些独特生物的潜在应用价值打下基础,如适应特殊环境的功能基因、特殊酶类、独特次生代谢产物的分离及其开发利用。
4、高原环境与生态
主要研究内容:(1)利用青藏高原独特的冷凉气候条件和特有的野生植物资源优势,提高种植作物的品质,进行抗性新品种的选育,进行高原植物种质源控制和品种开发;(2)立足青藏高原丰富的植物资源,开展种质资源与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生态系统价值评估;(3)立足于该地区生态脆弱、土地沙化严重等问题,研究草地生态与环境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开展草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利用与发展的研究,探讨草地资源的优化利用模式和可持续发展的技术体系;(4)对高寒湿地开展污染生态化学研究,开展高寒湿地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研究,湿地演变与驱动机制探讨,湿地生态脆弱性、安全性、健康性评价体系构建,为明确高原环境污染控制、修复技术,构建高寒湿地退化与湿地恢复生态学提供理论依据。
5、天然产物应用研究与开发
主要研究内容:(1)植物、动物和微生物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生理活性物质的分离、提取、结构鉴定及其构效关系研究;(2)次生代谢产物中的生理活性物质的生物合成途径和基因调控研究;(3)植物、动物、微生物来源的生物活性物质的药理学筛选和功效评价研究;(4)天然产物的微生物转化研究,以及相关新产品研制和产品开发等。
资源生物学硕士学位授权点设立在XPJ官方网站。该学院拥有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环境生态工程、生物工程4个本科专业和生物技术(生物制药方向)1个本科专业方向。2012年教育部批准的硕士学位授权点,2014年开始招生。现有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7名,导师团队40余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7人,“昆仑学者”2人(分别来自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学科带头人5人。导师团队中具有硕士以上学位的有30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17人。导师组分别来自于生物学、医学、环境科学、生态学和农学等专业。现拥有中美犹他绿色联盟—新能源示范中心和高原水生生物研究所、省级《生物科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省级《生物学重点学科》、省级《分子生物学与生物化学重点实验室》和XPJ官方网站生物产业技术发展研究所。同时与中国科学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举办“教育部科教结合,协同育人行动计划—高原生物学菁英班”,联合培养本科生。自2002年以来,先后由清华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对学院的对口支援工作。
目前共承担科研项目50多项,总金额近1500万元。其中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7项,国家重点实验室项目2项,科技部项目1项,中国科学院西部之光项目1项,青海省科技厅项目13项,横向研究项目8项。截至目前,共发表论文229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1篇。《青藏高原代表性土著动物分子进化与适应研究》获得2008年度青海省科技进步一等奖。《青海湖裸鲤物种保护技术研究》2013年获得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科技进步奖和青海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各1项。
二、接收调剂信息
请符合录取、调剂条件的考生与学位点联系。
系别 | 学科专 业代码 | 研究方向 | 指 导 教 师 | 招生 人数 | 备注 |
0 0 8 生 态 环 境 工 程 学 院 | 0901J1 资源生物学 | 01高原动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 张荣庆(昆仑学者) 秦启伟(昆仑学者) 李长忠 魏登邦 祁得林 史建全 祁洪芳 | 9 |
|
02高原植物资源保护和利用 | 何 涛 罗玉秀 | 2 | |||
03极端环境微生物 | 魏晓星 谢占玲 | 2 | |||
04天然产物应用研究与开发 | 张得钧 李向阳 热增才旦 | 4 | |||
05 高原环境与生态 | 杨国柱 | 1 | |||
联系方式: E-mail:lixiao5318@163.com;QQ:549792126 |
三、调剂、录取相关政策
1、考生调剂基本条件:
(1)符合调入专业的报考条件;
(2)初试成绩符合第一志愿报考专业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3)调入专业与第一志愿报考专业相同或相近;
(4)初试科目与调入专业初试科目相同或相近。
2、收费标准及奖、助学金体系
1)收费标准:从2014年秋季学期起,我校向所有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新入学研究生实施收取学费政策,学术型、专业型硕士研究生收费标准统一为8000元/生·年;
2)奖助学金体系
(1)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的奖励对象为取得正式学籍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不含定向、委托培养和人事档案不在学校的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奖励标准为每生每年2万元;
(2)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研究生国家助学金的资助对象为取得正式学籍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不含定向、委托培养和人事档案不在学校的研究生。硕士研究生资助标准每生每年6000元(600元/生/月),每年按10个月发放;
(3)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研究生学业奖学金的奖励对象为取得正式学籍的全日制非在职研究生,不含定向、委托培养和人事档案不在学校的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学业奖学金按在校生的60%设置。分别设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三个等级。一等奖为8000元/年/生,按在校生的10%设置;二等奖为6000元/年/生,按在校生的20%设置;三等奖为4000元/年/生,按在校生的30%设置;
(4)“三助”助学金:研究生“三助”奖学金是指教学助理、科研助理、管理助理。助教岗位奖学金发放标准:博士生每年不低于4000元,硕士生每年不低于3000元。助研岗位奖学金发放标准:博士研究生助研标准分为4000、3000、2000(元/人·年)三档,最低不少于2000元/人·年;硕士研究生助研标准分为3000、2000、1000(元/人·年)三档,最低不少于1000元/人·年。助管岗位奖学金发放标准:博士生每年不低于4000元,硕士生每年不低于3000元。